top of page

提升臺灣教師未來力:融入SEL的薪傳教師培訓


一、 薪傳教師未來力培訓起源

2021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師大)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受教育部委託,進行「再塑未來教師專業素養內涵之研究」,藉由探討國內外教師專業發展之趨勢與分析各國教師專業標準,以形構未來教師專業素養與能力圖像的論述,研究團隊提出跨域創新、正念覺知、文化美感、數位科技四項能力定錨作為教師專業圖像的未來力(如下圖1所示),並將成果轉化爲增能模式。承接前一年度之研究成果,2023年團隊以「教師未來力培訓」作為實踐方案的一環,以初任教師與薪傳教師為對象,設計相應的未來力課程模組,分為兩軌進行培訓。


圖1

教師未來力圖像

註:臺師大陳佩英研究團隊繪製


薪傳教師未來力培訓的課程模組包含領導力、社會情緒學習與專題式學習三大主軸。期待此課程模組能夠協助薪傳教師深化專業素養,成為支持初任教師的重要力量。其中,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主軸為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吳怡萱(Masa老師)所開發之BEST ME課程,藉由六個單元的學習,循序認識SEL的概念,課程中穿插關於情緒的活動任務,使教師們一起共同成長、覺察自身情緒、提升正念思維,邁向Happy Teacher Student。


二、 社會情緒學習與薪傳教師所需能力

社會情緒學習(SEL,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是當前教育的重要議題,其中課業、社交與情緒學習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皆提出了相關的能力架構。

CASEL所提出的SEL架構涵括五個方向: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人際技巧(relationship skills)、及負責任的決定(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OECD的SEL框架則更為廣泛,其將人格特質組成五大領域,又稱五大模型(the Big Five model),分別為:任務表現(task performance)、情緒調節(emotional regulation)、與他人互動(engaging with others)、協同合作(collaboration)與開放心態(open-mindedness)。


此二組織提出的SEL能力框架雖在具體分類上有所不同,但都強調了幾個共同的核心能力。兩者皆重視自我管理,同時也關注情緒認知和調節。在社交能力方面,則均給予高度重視,強調了與他人互動和合作的重要性。此外,CASEL明確地以「負責任的決定」作為其中一個面向,而這一點也在OECD框架中的多個領域中體現。


社會情緒學習的核心能力與薪傳教師所需的專業素養有著密切的關聯。Rowley(1999)討論了六項薪傳教師的特質,包括對薪傳工作的承諾(committed to the role of mentoring)、接納新手教師(accepting of the beginning teacher)、提供教學支持的技能(skilled at providing instructional support)、在不同人際情境中的有效性(effective in different interpersonal contexts)、持續學習的模範(model of a continuous learner)、傳達希望和樂觀(communicates hope and optimism)。這些特質與SEL框架中強調的自我管理、情緒調節和社交能力等核心能力密切相關。Schatz-Oppenheimer(2017)則整理薪傳教師的責任範圍包括:提供情感支持,協助新手教師建立信任關係、提供專業的教學支持、評估新手教師的工作準備度以及幫助新手教師融入學校環境,這些工作項目也都需要強大的社會情緒能力作為基礎。


綜上可知,全面而稱職的導師(mentor)需要多方面的素質,包括個人特質、專業知識和實際技能,而這些素質並非憑空產生,而是建立在對導師制度的深入理解和相關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Johnson, 2003)。薪傳教師的輔導工作包含了教學指導(teaching)和工作引導(guidance)兩個領域的專業元素(Long et al., 2012),並需要帶領新手教師歷經社會化,使其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成為學校團隊的一分子,因此擔任薪傳教師不僅需要展現某些個人特質,還需透過增能課程獲得特定技能以及相關知識,而在人際互動與專業指導方面,薪傳教師不僅需接納新手教師,更需要認識和理解他們之間的差異(Schatz-Oppenheimer, 2017)。這些工作項目皆與情緒緊密相關,因此社會情緒學習素養可說是薪傳教師所必備的基礎能力。


三、 薪傳教師未來力培訓之初步成果

2023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辦理的「薪傳教師未來力培訓」第一循環已圓滿結束。為了評估培訓成效,團隊在課程結束後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了解學員的學習成果。


問卷中設計了一道多選題:「總體來說,本循環工作坊『社會情緒學習SEL課程』協助您提升了哪些技能?」結果如下圖2所示:


圖2

薪傳教師未來力培訓SEL課程能力提升概覽圖

註:臺師大陳佩英研究團隊繪製


根據問卷結果,學員們認為在SEL課程中主要提升了幾項能力,得分最高的前四項分別為:(一)反思能力(二)溝通協調能力(三)聆聽與同理能力(四)自我覺察能力。結果顯示,SEL課程在培養薪傳教師的核心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學員們不僅提升了自我認知和管理能力(如反思和自我覺察),還增強了人際互動技能(如溝通協調、聆聽與同理)。這些能力的提升與前文所述的CASEL和OECD框架中強調的SEL核心能力高度吻合,也與薪傳教師所需特質相符,將有助於薪傳教師更好地指導和支持新手教師。值得注意的是,反思能力在調查結果中位居首位,表示SEL的學習亦成功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意識。


問卷調查的初步成果為薪傳教師未來力培訓提供了寶貴的回饋,也為後續課程的優化和調整提供了依據。未來,團隊期望能夠進一步強化SEL在薪傳教師培訓中的重要性,並探索如何將這些能力更好地應用於實際的薪傳工作中,以協助其更好地履行扶植新手教師之重要任務。


 

參考資料


Johnson, W. B. (2003). A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ing competence to mentor. Ethics and behavior, 13(2), 127-151. https://doi.org/10.1207/S15327019EB1302_02

 


Long, J. S., McKenzie-Robblee, S., Schaefer, L., Steeves, P., Wnuk, S., Pinnegar, E., & Clandinin, D. J. (2012). Literature review on induction and mentoring related to early career teacher attrition and retention. Mentoring & tutoring: partnership in learning, 20(1), 7-26. https://doi.org/10.1080/13611267.2012.645598

 


Rowley, J. B. (1999). The good ment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6(8), 20-22.



 

Schatz-Oppenheimer, O. (2017). Being a mentor: novice teachers’ mentors’ conceptions of mentoring prior to trai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43(2), 274-292. https://doi.org/10.1080/19415257.2016.1152591


 

若需引用此文章內容,請使用下列APA 7格式:

陳佩英、曾子容、陳玉娟、陳宏彰、紀馥安(2024年8月20日)。提升臺灣教師未來力:融入SEL的薪傳教師培訓。教育新知國際串聯。https://www.gel-net.com/post/202408-01

其他活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