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I-Empowered Mathematical Horizons: Exploring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Through the "Love Letter to Taijiang" Similarity Project

  AI 賦能,開啟數學新視界:以「戀戀台江」相似形課程,探索跨域學習的無限可能

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契機。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已不足以應對AI 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如何運用AI 技術,打造創新、沈浸式參與,且能促進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將以「戀戀台江」相似形課程為例,探討如何將AI 技術與藝術、在地文化相結合,引領數位轉型浪潮,開啟數學教育的新實踐。

 

一、數學與藝術的跨界融合:以相似形為橋樑,交織邏輯與美感

長期以來,數學常被視為一門抽象、枯燥的學科,而藝術則被歸類為感性、強調創意與創作。然而,「戀戀台江」課程打破了科際藩籬,顯示數學與藝術不但可以結合,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經驗有感的數學,且創造出乎意料的成果。

本課程以「台江文化中心裝置藝術畢業展」為主題,引導學生運用AI 繪圖工具Canva,結合台江在地文化元素,AI 音樂創作工具,進行相似形主題的數學學習與藝術創作。學生們將抽象的幾何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藝術作品,例如運用相似三角形設計出「希望之舟」,傳達台江人民勇於開創的精神,體現數學的理性之美與藝術的感性之美交織融合的魅力。

 

二、AI 賦能的數學課堂:建構互動、個人化、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


「戀戀台江」課程透過數位工具和AI 技術的整合,AI 鷹架的建構,為學生打造了一個互動、個人化、促進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課程設計包含八個知識節點,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從知識理解到應用創造的學習旅程:

  1. AI 提供生活情境的數學相似形辨識鷹架(台江文化中心在地連結):學生運用AI 圖像辨識功能,辨識建築中的相似形,並以數學語言描述。

  2. AI 搜尋關鍵屬性與創作發想:學生運用AI 搜尋引擎,探索台江文化和相似形資訊,提取關鍵字,激發創作靈感。

  3. 與AI 合作創作相似形藝術作品:學生運用AI 繪圖工具,結合數學概念和在地文化元素,進行藝術創作。

  4. 裝置藝術作品的實際比例測算:學生運用測量工具,計算作品的實際尺寸,將比例和縮放概念應用於實際問題解決。

  5. AI 檢核數學相似形標註與提供證明鷹架:學生使用AI 輔助工具,檢核作品中相似形的標註,並利用AI 提供的邏輯推理框架完成數學證明。

  6. 真實圖像縮放應用估算:學生運用比例性質,結合實際情境,進行裝置藝術的材料成本估算。

  7. AI 搭配在地相似形藝術作品的音樂創想:學生運用AI 音樂生成工具,創作與作品意象和在地文化相呼應的音樂。

  8. AI 提供發表的建議說帖和試講回饋:學生運用AI 文本生成工具,優化作品的發表說帖,並練習口語表達。


課程中,學生利用Perplexity.ai 進行資料探勘,以Canva 結合AI 繪圖功能進行創作,並運用Suno.ai 生成音樂。為協助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有效運用AI 工具,課程設計了多元的AI 鷹架,例如:學習內容拆解、指令庫、備註區(Canva內建筆記側欄)詳細步驟指引、同儕互評回饋等。這些鷹架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自信,並在AI 的輔助下,完成學習目標。

 

三、AI 賦能學習:沈浸式的高效投入的深度探究學習

「戀戀台江」課程的實施成果,呈顯AI技術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在課程後的訪談中,學生們紛紛表示經由AI工具輔助與賦能,他們更能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且降低了對數學學習的焦慮。一位高成就學生分享:「透過設計裝置藝術,我才真正體會到相似形在生活中的應用與有用,也讓我對數學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一位低成就學生則表示:「我以前覺得數學很難,但這次用Canva 設計作品,我覺得很有趣,也讓我對數學更有信心了。」


AI 工具的應用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甚者可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將知識與技能應用於解決真實問題。例如,學生在計算裝置藝術的實際尺寸時,需要運用比例的概念,結合設計圖和實際場地的尺寸進行精準的計算;在設計作品的呈現方式時,需要考慮作品的材質、光影效果,以及與周圍環境的融合。這些都需要學生調動數學思維,進行批判性思考,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一位學生在訪談中興奮感性地說:「以後我每次去台江文化中心散步,就會想起我曾在這裡創作一個數學裝置藝術作品,還搭配掃描QR code 就播放的歌曲,太酷了!」這句話,正是AI 賦能學生學習的最佳寫照。

「戀戀台江」課程成功地將AI 技術融入數學教學,說明了AI 賦能學生學習的潛力。透過AI 工具的賦能,教師可更有效地實施差異化教學,為學生創造更豐富、多元、且更具深度探究的學習體驗。藉由善用和慎用AI工具,相信成就每一個孩子的潛力發展與適性成長指日可待。

 

圖1

連結生活情境的數學相似形標註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2

使用Perplexity.ai搜尋數學相似形與台江文化資料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3

使用Perplexity.ai搜尋並完成數學裝置作品企畫書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4

使用Canva魔法媒體工具 AI來繪圖創作數學作品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5

使用數學比例性質估算作品實際長與寬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6

使用數學比例性質估算作品實際長與寬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7

使用數學比例性質估算作品實際長與寬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8

使用AI 提供數學相似形證明鷹架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9

完成作品設置並估算所需花費連結真實情境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10

小組成果發表

註:作者自行拍攝


圖11

線上觀課師長同步給予各組回饋並於最末給予講評

註:作者自行拍攝

 

 

參考資料


Opesemowo, O. A. G., & Ndlovu, M. (202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Journal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8(3), 333-346.

 


Fitria, T. N. (202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 education: Using AI tool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Proceeding Seminar Nasional & Call For Papers, 134-139.

 


Mohamed, M. Z. b., Hidayat, R., Suhaizi, N. N. b., Sabri, N. b. M., Mahmud, M. K.

H. b., & Baharuddin, S. N. b. (202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17(3), em0694.



 

若需引用此文章內容,請使用下列APA 7格式:

謝宗霖、陳佩英(2024年10月31日)。AI-Empowered Mathematical Horizons: Exploring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Through the "Love Letter to Taijiang" Similarity Project(AI 賦能,開啟數學新視界:以「戀戀台江」相似形課程,探索跨域學習的無限可能)https://www.gel-net.com/post/202410-02

其他活動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