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5.03第一期 序言

圖1

數位科技打破時空與傳統,打造智慧且個人化的學習新篇章

Note. OpenAI. (2025). ChatGPT (March 21 version)(https://chatgpt.com/).


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教育正迎向全新的變革時代。科技不僅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也讓我們重新想像未來的教育樣貌。個人化學習、跨領域知識整合與即時互動,使學習變得更靈活、更能適應不同需求。同時,人工智慧、大數據與沉浸式技術的應用,正在重塑課堂與教學方式,讓教育更具公平性與包容性,並進一步激發學習者的自主探索與創造力。未來數位科技將打破時空與傳統框架,帶來更智慧、更貼近個人需求的學習體驗,開啟教育的新篇章。


本期教育新知國際串聯以「教育的未來式:數位賦能的學習新篇章」為主題。第一篇文章介紹TPCK框架在國小五年級自然科「星星的世界」單元的應用,教師透過平板教學、星空模擬與翻轉課堂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效,雖然數位素養、學生能力差異與設備問題仍是挑戰,但透過專業培訓與資源調整,科技輔助學習的潛力仍然巨大。第二篇文章探討記憶如何影響數位學習的接受度,研究發現傳統教育模式塑造了人們對數位工具的態度,懷舊情感與權力結構的變遷,可能導致對新興學習方式的抗拒。理解這些心理與社會因素,將有助於更順利推動數位教育的轉型。第三篇文章聚焦新加坡《EdTech Masterplan 2030》,該計畫強調AI適性學習、數位素養與智慧學習環境,並透過教師培訓與學校數位轉型,推動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此外,政府與企業攜手合作,共同打造靈活且智能的學習生態系統,為未來人才培育奠定基礎。第四篇文章探討AI科技如何影響師資培育,研究顯示AI工具能有效輔助教學,提升教師的數位素養,並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雖然多數教師對此抱持正面態度,但仍須面對技術適應、數位倫理與角色轉變的挑戰,因此未來應透過完善的AI應用策略,確保科技能真正提升教育品質。此外,本期特別收錄的第五篇文章介紹轉化型社會情緒學習(TSEL),探討公平與社會正義如何影響學生的社會情緒發展,並探討其可能對學業表現、心理健康與社區合作的影響,文章概述了TSEL的核心能力、實施挑戰與策略,並分享國際上的實踐案例,為學校與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推動更具包容性與賦權的教育環境。


科技正在改變我們學習與教學的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然而,數位教育的發展不僅是技術升級的問題,更關乎教育公平、文化適應與學習者的需求。本期從多個面向探討數位賦能的可能性,無論是課堂教學、教育政策,還是學習者的心理與社會發展,這些議題都將影響未來的教育樣貌。唯有持續關注科技如何與人性化教育相結合,才能真正打造出兼具創新與溫度的學習環境,讓每一位學習者都能在數位時代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

本期主編 紀馥安


其他活動

CONTACT US

免費加入訂閱,獲得最新消息!

​教育新知國際串聯 工作團隊

已完成訂閱,敬請期待最新消息!

A709(標準型).png
1674006292412.jpg
1672818746400.png
學者點 金1_edited.jpg
投影片1_edited.jpg
bottom of page